台灣投資人近期瘋狂追捧ETF,引發金管會擔憂可能出現非理性買盤,因此計畫出手降溫。據悉,金管會將采取多方面措施,包括啟動ETF專案金檢、強化新ETF審查、實施平準金相關揭露、新增廣告行為規範,以及調查網紅與投信的合作是否存在不當行銷等。
金管會透露,他們目前正針對「網紅行銷」制定更加嚴格的措施,同時將視市場狀況對ETF監理進一步加強管理。
對於廣告行為,金管會指出,投信投顧公會已經有相關規範,要求基金公司在進行置入性行銷時應在廣告內容中揭露和標示警語。這項規範過去主要針對平面、電視、手機等媒體廣告,但近期網紅合作崛起,金管會將擴大規範範圍,要求對網紅合作的廣告也必須揭露及附加警語,以避免投資人受誤導。
金管會已經展開調查,針對投信與網紅合作是否存在報酬、是否有揭露和附加警語等情況。若發現違規行為,金管會將先進行自律處置,如果情節嚴重違反投信投顧法,則將採取更嚴厲的罰則。
由於近一年來,ETF的規模增長了1.5兆元,金管會在2月底已經出手實施了六項措施,包括將ETF市價和淨值折溢價超過3%列為內部警示指標、要求收益平準金揭露及動用順序等。投信顧公會也新增了對「不得以年化配息率」行銷基金的規範,不得過度強調配息率。
對於高息ETF的熱門,市場人士指出,過去ETF的規模通常在50、60億元左右就已經算是不錯了,但今年由於全球股市和AI推動的行情熱絡,台灣股市更是勢如破竹,各檔ETF在3月都創下了歷史新高,中信上游半導體ETF募得175億元,統一台灣高息動能ETF更是破531億元,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在第二天就已經傳出募得977億元。
金管會擔心資金過度集中,可能導致非理性買盤。過去ETF的審核通常比較迅速,但業者透露最近已經感受到了審核速度的減緩。有消息指出,金管會可能將對台股ETF設立募集上限,並加強對網紅行銷的控管,以降溫市場。
金管會提醒投資人,投資ETF時不僅要考慮自身理財需求和目標,還要留意產品和市場的資訊。特別是對於高配息頻率的ETF,投資人可能需要承擔較高的交易和配息成本,因此在投資時應該全面考量。截至2023年9月底,台灣已有237檔ETF,總規模超過3.2兆元,顯示ETF已成為投資人的熱門選擇。
金管會進一步指出,ETF的種類繁多,屬性和風險各異,投資人應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ETF。例如,高股息ETF適合需要定期取得現金流的投資人,而ESG、成長潛力等原型證券投資信託ETF則適合長期定期定額投資。然而,期貨信託ETF、槓桿或反向型ETF是屬於策略型交易產品,風險較高,投資人應留意市場波動和複利效果的影響。與一般基金不同,ETF的交易方式也不同,可以直接透過證券經紀商在次級市場上買賣,價格包括市價和淨值兩種,可能存在折溢價情況,投資人應謹慎操作。